我们在行动

研究成果

返回列表

学校供餐的教育效益

校方参与

父母是否决定送儿童入学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上学是否能增加就业机会、儿童入学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学校的设施情况和质量如何。对于因儿童上学后无法再出去工作而产生的直接教育成本和机会成本,一些食物激励措施可以弥补家长在这方面的损失,如向在校儿童提供校内餐或向家庭发放"拿回家的口粮"(主要针对女童、孤儿和弱势儿童群体)等食物激励措施。


学校供餐计划的实施往往可以提高入学率,特别是女童的入学率。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32个国家的学校供餐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WFP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Gelli, Meir and Espejo, 2007)。根据学校供餐计划的类型和实行计划的长短,最近进行的这项整合分析将受调查的4000所小学分成了以下几类:长期实施学校供餐计划(校内供餐或"口粮拿回家")的学校、实施学校供餐计划时间不足12个月的学校、以及那些目前尚未启动学校供餐计划但可以充当对照物的学校。在提供学校供餐援助的第一年,女童的净入学率提高了28%,男童的净入学率提高了22%。一年后,儿童入学率的趋势随学校供餐计划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在只提供校内供餐的情况下,入学率只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有变化。在此之后,女童的净入学率逐渐回到计划实施前的水平。然而,当学校供餐计划不仅为儿童提供校内餐,还向他们发放"拿回家的口粮"时,小学最高年级女童的净入学率每年增长46%,与仅提供校内餐的学校相比,是同年级入学年增长率的两倍多。提供"拿回家的口粮"似乎可以帮助女童完成整个小学期间的学业,这表明这一激励措施可以降低女童的辍学率,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女童的辍学率。印度的"午餐项目"(MDM)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学校供餐计划。对此计划进行的评估表明,在实施"午餐项目"的学校里,女童就学的比例比未实施此项目的学校高出约15%(Drèze and Kingdon 2001)。然而,"午餐项目"对于男童的入学率似乎没有明显的影响。


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校内供餐可以提高儿童的入学率和出勤率,降低辍学率。在牙买加进行的一项研究为儿童提供了一年的早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出勤率比对照组高出了2.3个百分点,尽管该对照组的起点高于其他低收入国家,其学生的出勤率约为80%(Powell et al. 1998)。在秘鲁进行的学校早餐计划随机对照实验也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出勤率高于对照组(Jacoby, Cueto and Pollitt 1996)。同样,在对肯尼亚学龄前儿童参与早餐项目情况的一项研究中,人们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实验组的儿童就学率比对照组高出8.5%(Vermeersch and Kremer 2004)。南非的小学供餐计划将校内点心与微量营养素强化(如铁、碘和维生素A原)结合在一起,使儿童因腹泻导致的缺勤天数从79天下降到52天,并且使出勤率提高了约15%(van Stuijvenberg et al. 1999)。孟加拉实施的强化饼干计划也将净入学率提升了10%,使学生每月的出勤天数提高了1.3天,并且将辍学的几率降低了7.5%(Ahmed 2004)。在对以上研究以及其他低收入国家学校供餐研究进行系统评估后,我们也发现享受校内餐的学生的出勤率高于对照组的学生(Kristjansson et al. 2007)。平均起来,每个学生的出勤率每年增加4-6天。


对"口粮拿回家"计划的评估进一步显示了供餐计划对入学率的影响。在巴基斯坦,受助学校女童的总入学率在1998/1999-2003/2004学年间提高了135%,同期对照组的入学率提高29%。小学一年级的入学率增长尤为突出:实验组的入学率提高了211%,而对照组的入学率仅提高了5%(WFP Pakistan 2005)。此外,这项计划还提高了人们对于女童接受教育的认识。在供餐计划启动前,有48%的家庭没有送女儿去上学,而随着计划的实施,所有家庭至少将一名女童送去学校接受教育。同样,在孟加拉国推行的"口粮拿回家"计划将女童入学率提高了44%,男童入学率提高了28%,而在没有实施此类计划的学校里,同期入学率仅提高了2.5%(Ahmed and del Ninno, 2002)。对孟加拉学校供餐计划的分析表明:即使将参与该计划的内生性考虑在内,它对学生出勤率的积极推动作用也相当突出(Ravallion and Wodon, 1998)。在艾滋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学校供餐可以提高儿童的入学率和出勤率,并促使更多的孤儿和其他弱势儿童群体完成学业(Edstr?m et al. 2008)。UNESCO和UNNICEF认为学校是为弱势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的核心机构,因此提高孤儿和弱势儿童群体的入学率被视为学校供餐项目的一大亮点。


认知能力和教育成就

把更多儿童吸引进校园后,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帮助他们努力学习,学校供餐计划的实施也有助于我们应对这一挑战。如果学龄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不好,那么必然会损害他们的体质或降低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从而削弱这些儿童的认知能力。即使营养良好,上学前不吃饭的儿童也会普遍出现短期饥饿,这会导致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或难以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


参与学校供餐计划的学生都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点已经得到多个随机对照实验的证实。牙买加的研究发现,年纪最小的学生(即二年级学生,此研究的起点)的数学成绩提高了0.11个标准差(SD)(Jukes, Drake and Bundy, 2008)。人们对该结果的分析显示,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出勤率更高,而且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效率更高(Simeon, 1998)。学校供餐计划未能提高年纪较大儿童的数学成绩,也未能提高所有年龄段儿童的阅读和拼写能力。在长达21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为肯尼亚的在校儿童提供牛奶、肉食或能量补充剂(Whaley et al. 2003)。获得肉类食品的儿童的数学成绩提高了0.15个标准差,他们的"瑞文推理测验"成绩也提高了0.16个标准差(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非文字推理测验),但是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提高。孟加拉强化饼干计划的评估结果也表明,参与这项计划的学生其考试成绩提高了15.7%,在数学方面的进步尤为突出(Ahmed, 2004)。菲律宾的研究显示,学校供餐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如果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一项旨在建立家长与老师的合作关系的计划,那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提高(Tan, Lane,and Lassibille, 1999)。乌干达的研究发现,"口粮拿回家"计划可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Adelman, Alderman, Gilligan, and Lehrer, 2008)。校内供餐可以帮助入学较晚的儿童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可以帮助所有参加此项目的儿童略微提高读写成绩。这两种供餐干预措施都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人们对学校供餐计划实施前后的对照研究进行了整合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学校供餐计划使儿童的数学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0.66个标准差(Kristjansson et al. 2007)。


学校供餐计划能够缓解儿童短期饥饿的程度,因此饥饿感对认知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牙买加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当天晚些时候让学生参加记忆和处理速度等方面的三项认知考试和一项算术考试,吃过早餐但营养不良的儿童比营养充足但没吃早餐的儿童的成绩高出0.25个标准差(Simon and Grantham-McGregor,1989)。这些发现表明,不吃早餐会极大地影响营养不良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一项实验的结果显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况的学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可能比较差。人们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哥伦比亚家庭以及这些家庭中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为这些家庭补充营养并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那么会缩小他们与富裕家庭之间的认知差距(McKay et al. 1978)。


英国开展的一项研究重点研究了提高儿童的饮食质量与教育效益之间的联系(Belot and James 2009)。英国名厨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发起了"让我吃得更健康"的运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在伦敦地区的小学校推广营养价值更高的学校餐,取代过去那些低成本的加工食品。利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对伦敦和其他没有推广营养餐的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伦敦小学生的英语和理科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对于富裕国家那些不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儿童来讲,食品质量仍然可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这或许是一个非常值得低收入国家今后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特别是肯尼亚的研究已经表明为孩子提供肉食,而不是牛奶或者能量补充剂,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Whaley et al. 2003)。


来源:《重新思考学校供餐计划——社会保障网、儿童发展和教育》(人民出版社)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