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校餐交流

国际经验

返回列表

国内外实施学生营养干预的成功经验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今天在校的中小学生,就是十年后的国家建设者。充足的营养可以促学生在体质、智力等方面充分发展,进而使他们提高劳动效率,防止贫困代际相传,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早在上个世纪前半叶,儿童营养问题就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认为儿童营养干预不仅对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儿童时期的营养是一个国家劳动力素质和国民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因此,很多国家纷纷出台儿童营养干预政策和法律,为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美国、英国、泰国、菲律宾、肯尼亚、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在儿童营养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部分贫困省区利用各方面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农村义务教育和学生营养改善作为重要的内容。为此,借鉴国内外实施儿童营养改善的经验,对我国即将出台儿童营养干预政策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外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学生餐项目最早源于上世纪初的英美,后来证明是改善学龄儿童教育状况和营养状况的有效办法。在随后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生营养改善项目,均取得不错的成效。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起步早


美国联邦政府对在校儿童膳食的干预可以追溯到1935 年的农业调整法案。1946 年,随着国家校园午餐法案在国会通过,国家校园午餐计划正式开始制度化。该计划旨在通过每天提供低成本和富有营养的午餐,来保护全国在校学生的健康和福利,同时也促进国内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英国的校园餐计划迄今已有 100 多年历史。早在 1906 年,随着教育法案的颁布,英政府就授权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免费和减价的校园餐。1944 年后,在中央政府的资助下,校园餐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制度。印度从 1975 年开始实施“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这是全球最大的儿童营养干预项目,目的在于提高 0-6 岁儿童的营养状况。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干预项目,如1995 年提出的全国初等教育营养资助计划,中心内容是为全国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重点实施对象是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小学生,为全国所有一至五年级小学生每天提供有营养价值的100 克免费熟食。肯尼亚早在1979 年就根据总统令启动了国家学生奶项目,最初该项目受益者仅仅限于小学生,后来又扩大到幼儿园,项目实施单位由文化与社会服务部转到了教育部。目前有约 670 万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墨西哥学生奶项目最早是 1929 年由一个“一滴奶”社团提出并推行的。该行动在墨西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很大覆盖面的社会计划。目前,墨西哥将学生奶作为营养早餐的一部分实施。泰国在国家层面上为学校供餐最早始于 1952 年。针对学龄儿童营养不良情况,教育部在部分学校推出校园午餐项目,取得一定效果。1987 年,教育部把这一项目推广到所有学校,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以及政府财政的支持。


(二)国家通过立法保证营养项目的实行


为了规范和完善校园餐计划,保证此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对校园午餐法案进行了补充。比如1966年颁布《儿童营养法案》,1994年颁布《健康校园餐法案》等。


英国1944年通过立法,规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为学生提供营养餐,使校园餐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制度。泰国1992年颁布《校园午餐基金法》,规定学校午餐项目的目标是减少学龄儿童的营养不良率,提高食品安全,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育。


(三)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内容丰富多彩


各国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生长发育需求、当地产业发展和各级财力情况,有所选择。美国的校园餐项目包括“学校午餐计划”、“早餐计划”、“儿童保健食品计划”、“特别牛奶计划”、“营养教育和培训计划”,甚至“小吃计划”等。可以说,校园餐项目对学生膳食干预几乎是全方位的。


英国的营养专家根据儿童的成长要求,制定了明确的营养指导标准,对校园餐中蛋白质、卡路里和脂肪的含量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965 年,校园餐的营养标准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从2006 年 9 月起,英国学校被政府强制要求为学生提供富含营养的午餐,包括不含劣质肉、汽水、薯片、巧克力和其他糖果;经常确保优质肉、禽或鱼的供应;学生每餐至少要吃水果和蔬菜各 1 份;任何油炸食品每周不超过2 份。泰国的“校园午餐项目”明确了对校园午餐营养的要求,同时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食物。政府向学校推荐菜单,建议所有菜单都包括大米,以促进大米消费,保护传统饮食和文化。此外,还在学前班至四年级(10 岁)强制实施牛奶项目,标准是每天每个学生1份牛奶(200毫升)。每年体检中被认定为“营养不良”的学生,每人每天加喝1 份牛奶或豆奶。


(四)项目覆盖范围广,受益学生以贫困学生为主


美国:从覆盖范围来看,目前有10万左右公立学校、非盈利私立学校以及社区儿童福利机构,都能获得政府提供低价或者免费的营养午餐,每天大概有2600万学生受益。


英国:从1944年立法规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供应学生营养餐后,校园餐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制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校园餐的学生人数虽有所变化,但从2006 年起,政府又开始强制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符合营养标准的校园餐。


印度:“全国初等教育营养资助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国所有一至五年级的小学生,每人每天可获得有营养价值的100 克免费熟食。1998 年开支 81.1 亿卢比,全国受益学生1.1 亿。


墨西哥:“学生奶计划”每日为 460万少年儿童供应牛奶,其中35%是学龄前儿童,60%是 6-12 岁的学生,5%是易受伤害的儿童。这项计划包括了 6.6 万个学校中心,分布在 2005 个县,占全国2427 个县总数的 82%,涵盖全国 31 个州和墨西哥城。


泰国:截至 2007 年,95%的小学生享有校园午餐。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午餐供应形式分为三类:偏远贫困地区,午餐免费提供给所有学生;一般农村地区,营养不良和贫困学生午餐免费,自备主食的学生免费享有副食,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费午餐;城市、市郊等地区,午餐只免费提供给贫困学生,其他学生自费。


(五)资金投入以政府和社区为主


从资金的补贴方式来看,各国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儿童营养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另外,社区筹资和慈善机构捐款作为此项目开支的补充。


美国: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给学生营养餐项目的补贴为210 亿美元。校园餐费用与家庭收入挂钩:家庭收入在贫困线1.3倍以下的学生,均可免费用餐;高于贫困线85%的,则可获得“折扣”价格,但收取金额不得超过 40 美分。午餐价格由当地教育机构主导制定。学校提供1份营养午餐,可以从联邦政府获得0.21 美元至 2.24 美元不等的资助。


印度:“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总费用,部分来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辅食的费用由州政府负责筹集,还有55%来源于美国减灾合作组织和世界粮食组织等。


墨西哥:“学生奶计划”的资金来源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受援家庭三方,其中联邦政府承担了绝大多数费用。目前,墨西哥政府对学生奶计划实行补贴每年2 亿美元左右,州政府每年承担的费用大约为6000 万美元,所有受援家庭承担的费用大约为1000 万美元,三者承担费用的比例分别为74.1% 、22.2% 和3.7%。


泰国:根据1992 年的法案,泰国中央政府每年向校园午餐基金提供5 亿泰铢,校园午餐项目用这笔资金的利息进行运作。2000 年,校园午餐基金规模已经达到60 亿泰铢。此外,受利率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泰国政府每年还提供额外拨款 20 亿至 30 亿泰铢。2004 年至今,补助按每人每天 10 泰铢 (约相当人民币 3元)、每年 200 个学日的标准执行。“牛奶项目”由国家卫生部安排预算或由地方政府(社区)安排一定比例的预算,按每人每天 200 毫升(约用 5 泰铢)、每年 320天的标准执行,2008 年牛奶项目的国家预算达到 6600 万泰铢。


(六)通过校园经济提高儿童营养餐标准


各国对儿童营养餐的补助多数只能保证基本营养摄取标准。为此,不少国家鼓励学校发展校园经济来减少购买食品的成本,增加收入,以提高本校营养餐标准。肯尼亚:大多数正规学校同时也具有小型农场的功能,都有足够的土地来从事农业实践和生产自己的食品(主要是玉米和大豆);同时还养了一些牲畜(主要提供牛奶) 来减少购买食品的成本。最近,这个策略已经成为学校应对物价增长的措施,减少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压力。


泰国:很多学校都与当地的农业学院、企业等合作发展校园经济,如养鸡、养鱼、种植蔬菜水果等。其产品主要用于增加学生营养餐的品种和质量,多余的产品可以进行销售,增加学校收入。开展校园经济的学校,其午餐都超过政府制定的10泰铢的标准,而且增加了免费享受午餐的学生比例,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


二、国内实施儿童营养干预的项目简介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项目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对于改善农村寄宿制学生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从 2007 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实行生活补贴,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天2 元,初中生每人每天 3 元。但是,国家并没有相应政策规定这笔经费必须用于增加学生的营养,各地对这笔经费如何有效使用和合理监管尚无完善的方案。因此,有些地方政府把这笔补助费用于为学生统一购买营养副食(如蛋、奶等),有些地方则将补助费发给学生自由处理。


(二)“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大豆行动计划”


我国关于学生营养改善的工作起步较晚。据有关资料表明,从国家层面推行学生营养项目主要有“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大豆行动计划”。1996 年 3 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教委、中国轻工总会联合发文,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在肉、蛋、奶、鱼等类动物蛋白食品一时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改善膳食结构,扩大豆类等优质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其主要做法是:在全国不同地区选择一些中小学生为试点,通过现有的豆制品生产设备以及传统的大豆加工技术生产大豆食品,廉价供应给中小学生,以优质大豆蛋白解决学生蛋白质不足的问题。2000 年 8 月 29 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等7 部委局联合发文,正式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并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两个重要文件。


其主要内容是:对学生饮用奶实行定点生产;对生产厂家进行资质评估和质量监管;学生饮用奶定价为保本微利;政府鼓励学生自愿购买、饮用学生奶。具本做法是:定点厂家生产学生饮用奶,低价向学生销售,由学生自愿购买饮用。与国外实施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做法不同的是,我国推行的这两个项目仅限于提高群众认识、规范相关企业生产和经营等方面,没有像上述国家那样明确规定: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是政府的责任,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划拨专项经费来确保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进行。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的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还没有真正起步。


(三)西部地区实施的部分儿童营养干预项目


改善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关注。近年来,一些在西部地区实施的儿童营养干预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影响较大的项目有:


1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


善项目”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分别与广西教育厅、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合作开发的项目,以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代表南方农村寄宿制小学,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代表北方农村寄宿制小学,通过对两县共10 所小学约 2000 名学生进行营养补助,同时另选 1000 名小学生作为对照,以考察营养改善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为建立一套科学、可持续地改善学生营养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和实施经验。此项目预计至 2009年 7 月结束。都安县的试验于 2007 年 3 月在两所试点学校正式启动。试点学校学生继续自带主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按每人每天5 元或 2.5 元的标准分别给予两个学校副食补助。


崇礼县的试验于2007年5 月启动,试点学校分别获得每人每天4.5元或3.5元的副食补助,其中1元为牛奶补助。经过一年的试验,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成果:以都安县的数据、材料为主形成的《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入手,实施国家儿童营养改善战略》调研报告,于2008年3月底报送国务院。对此调研报告,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并指示国家有关部委做出具体方案,从国家层面上真正实施儿童营养干预。


2“免费午餐计划”


2008 年 7 月,广西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9 月 1 日起,对所辖的融安、融水、三江等 3 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午餐。为此,政府每年将投入3357.8 万元,由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承担85%和 15%,受益学生近8.9 万名。免费午餐的标准为每人每天 2元,扣除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每个学生每年可以享受200 天的免费午餐。由政府完全出资、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农村学生都能享受的营养改善项目,在广西尚属首创,在全国也罕见。其意义重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蛋奶工程”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早在参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之前,就根据本县实际,从县财政中拿出专项经费,为全县所有寄宿生每人每天补贴0.5 元用于购买 1 个鸡蛋。2006 年共支出 23.2 万元,受益学生1715 人;2007 年共支出24.5 万元,受益学生 1810 人。蒙牛集团公司从 2007 年 12 月 25日起至 2008 年 12 月24 日止,为崇礼县4 所小学近 500 名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袋牛奶(约250 毫升);加上县财政补助的鸡蛋,使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寄宿制学生每天都得到蛋、奶等优质营养的补充。


4“鸡蛋工程”


由于经济实力所限,西部地区贫困县市实施学生营养干预项目,多数从给受助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个鸡蛋的“鸡蛋工程”开始。


贵州省都匀市为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扶助工作,把关爱贫困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落到实处,每年下拨专款用于实施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鸡蛋工程”,确保每个山区孩子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该项工程实施以来,全市中小学寄宿制学生、农村学校中午在校就餐学生和城区低保家庭学生共2万余人受益。


山西省静乐县的贫困住校学生从2007年1月1日起,每天可以免费吃到一个新鲜的鸡蛋。这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健康进万家”大型公益活动在该县实施的“一个鸡蛋工程”,为5000 名贫困住校学生增加实实在在的营养。2004年12月23日,成都商报联合成都教育基金会及志愿者们发起“鸡蛋工程”爱心行动,到 2005 年 3 月底共筹集鸡蛋基金154667 元,这笔基金全数用于金堂、邛崃、蒲江和高新区13所小学,共有1400名贫困学生受益。这些受益学生每天上学都能吃上一个鸡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实施儿童营养干预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营养干预政策和具体操作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