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校餐交流
国际经验
学校供餐的成本效益
与其他保障网计划相比,学校供餐计划的非转移成本非常高,这主要是因为无论采用何种供餐方式,此类计划都必须运输和储存食物,其固有成本很高。提供热餐的计划还必须烹饪食物,这意味着还要增加额外的人工成本,而且必须配备最基本的烹饪设备和基础设施。这些成本明显高于其他现金转移计划的成本。如果对现金转移项目的管理成本取中间值,那么它约占总成本的9%,而所有食物项目的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21%。
学校供餐计划采用不同的供餐方式,其行政成本也不尽相同。就校内供餐方式而言,食物以外的成本非常高,因为准备、运输和管理食物都会产生一定费用。有分析表明,这类供餐计划的行政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30%(在10%至55%之间)(Grosh et al. 2008),而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和冈比亚等地的成本分析表明,这类计划的行政成本占总成本的40%(Galloway et al. forthcoming)。孟加拉、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分析显示,如果学校供餐计划只提供点心,那么食品以外的成本则较低,约占总成本的20%(Gelli et al. forthcoming)。"口粮拿回家"式的供餐计划,它的行政成本可能会超过总成本的35%(Ahmed et al. 2007),因为它们需要运输的食物数量更大,而且要监控学生的出勤率,以确认哪些学生符合资助的条件。不过,这种模式缺乏成本数据。
来源:《重新思考学校供餐计划——社会保障网、儿童发展和教育》(人民出版社)第17页。